
货代常来要CPF资料是什么?一定要提供吗?
做外贸或者跨境电商的人通过船公司(比如COSCO)发货时,经常会遇到货代来要“CPF”资料。
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会一头雾水——这CPF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非要填这么多信息?不填行不行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。
简单来说,CPF就是船公司要求你填的一份“客户档案”,全称Customer Profile。它就像你在船公司系统里的一张身份证,从订舱、报关、签单到提货,每一步都要用这个档案里的信息来核对你的身份。
举个例子:你要订个集装箱运货,船公司得先确认你是不是正经做生意的公司,这时候就要看CPF里的公司名称、地址、税号是不是和营业执照对得上。如果档案里写的是“某某贸易有限公司”,结果你提单上写成了“某某贸易公司”,少了个“有限”,船公司可能直接拒单,因为系统认为这是两家不同的公司。
为什么必须提供这些资料?最直接的原因就俩字:风险。
船公司和海关最怕的就是“货到了找不到人”或者“信息对不上”。比如货物到港后需要联系收货人,如果CPF里留的是业务员的私人QQ邮箱,而港口规定必须用公司邮箱(比如智利、比利时),对方根本收不到到货通知,货物堆在码头每天产生几百美金的滞箱费,最后这笔钱很可能要你掏。
再比如,有些国家海关明确要求必须有税号(欧盟要VAT,印度要GST),如果CPF里没填或者填错了,轻则补材料耽误时间,重则货物被扣,甚至罚款。
不提供CPF或者乱填会有什么后果?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残酷。首先,订舱可能直接被拒——船公司系统里没你的档案或者关键信息不全(比如缺税号、缺固定电话),订单根本提交不上去。就算勉强订舱成功了,到了签发提单的环节,如果档案里的公司名称和提单上差一个字,船公司可能扣着提单不发,你连货权都拿不到。
更麻烦的是目的港的问题:比如发往南非的货,税号必须是4开头的10位数字,如果填成其他格式,海关直接判定“信息不实”,不仅要补材料,还可能扣货调查。如果因为联系方式错误导致客户没及时提货,港口天天收滞箱费,等扯清楚皮,运费可能都比货值高了。
遇到货代来要CPF,正确的做法就三条:尽快给、按实填、重点核。 别想着“少填几项省事”,船公司和海关都是按章办事的机器人,差一个数字都能卡死流程。
公司名称、地址必须和营业执照一字不差,税号要分清是VAT还是GST(各国叫法不同),联系方式优先填公司邮箱和固定电话(有些港口比如意大利、印尼明确要求必须填座机)。如果是代发货或者收件方是个人,公司名称那栏就老老实实填对方全名,税号用护照号或身份证号,别自己编。
最后提醒一句:CPF不是一劳永逸的。如果公司搬家、换联系人或者税号更新了,一定要及时通知货代改档案。尤其是做跨境电商的,如果经常换抬头发货,每个公司名都要单独建CPF,混着用迟早出问题。
海运看着是体力活,其实全是细节,前期多花10分钟核对信息,可能就省下后来10天扯皮的功夫。货代来催CPF的时候,赶紧整理好资料交上去,别等货到半路了才后悔没填明白。
作者:欧阳桂芬 来源:货代新视野